目錄

前言:從專業知識到商業價值的鴻溝

一、傳統營養諮詢的挑戰與 InBody 提供的客觀依據

二、InBody 數據解讀:體脂肪、肌肉量、基礎代謝率與營養狀態的關聯

三、如何基於 InBody 報告為體重管理、增肌減脂客戶制定精準食譜

四、案例分享:InBody 如何提升營養服務的成效與客戶黏著度

Inbody Taiwan 日龍總代理點擊 聯繫表單,由專業顧問提供分析建議

立即電話洽詢:(02)2755-5811

或是FB專人諮詢/Line專人諮詢


 

前言:從專業知識到商業價值的鴻溝

如果你是營養師,這個場景一定不陌生:

  • 你設計的客製化菜單,客戶卻拿去跟網路免費食譜相比。

  • 你在諮詢室裡建立的信任,回到家卻因體重計上的停滯數字而崩潰。

在競爭激烈的健康管理市場,光靠「專業知識」已不足以留住客戶。
要讓客戶持續信任並願意付費,關鍵在於:把無形的專業,轉化為可量化、可視化的價值

這正是 InBody 的角色。它不只是檢測工具,而是營養師的專業武器,幫助你從第一次諮詢到後續追蹤,都能有科學依據,創造更高價值。


 


 

一、傳統營養諮詢的挑戰與 InBody 提供的客觀依據

在了解 InBody 如何提升營養服務價值之前,先看看傳統營養諮詢的困境。多數諮詢仍以「飲食日誌+體重反饋」為核心,但這種模式存在三大限制:它不僅影響臨床判斷的精準性,也制約了服務的價值與客戶的長期留存。透過這些痛點可看出,InBody 能把抽象專業轉化為可視化數據,讓營養師更有說服力,也在客戶心中建立穩固信任與長期遵從:


 

1. 信任的脆弱性:口頭承諾 vs. 客觀數據

  • 執業痛點:營養師的「專業」是無形資產。當營養師提出為期三個月、收費數萬元的方案時,客戶需要為「未來承諾」付費。若初期成效不明顯,這種信任便極易崩潰。

  • InBody 解決方案:InBody 報告則猶如身體的健康說明書,將抽象的身體狀況轉化為客觀、權威的數據。報告上的紅字,如超標的內臟脂肪等級 (VFL) 或偏高的細胞外水份比 (ECW/TBW),明確向客戶揭示健康問題,而營養方案則是解決這些問題的精準解答。

→讓客戶從「買承諾」變成「買解決方案」,價值更具體。


 

2. 撞牆期的誤判:體重停滯 vs. 身體質變

  • 執業痛點:在「增肌減脂」過程中,體重停滯是常態,也是客戶最容易放棄的時刻。單靠話術安撫,說服力有限。

  • InBody 解決方案數據能顯示隱藏進步。例如:肌肉 +0.5 公斤、脂肪 -0.6 公斤,即使體重不變,也能證明「正在進行理想的重組」。

體重沒變 ≠ 沒有進步,數據是信心的最佳後盾。


 

3. 歸因的盲目:憑感覺猜測 vs. 數據化洞察

  • 執業痛點:當客戶進度不如預期,究竟問題出在哪裡?飲食、壓力、睡眠、運動?缺乏客觀數據時,建議往往靠猜測,甚至可能與客戶產生摩擦。

  • InBody 解決方案:InBody 是營養師的偵探工具。若發現 ECW/TBW 異常上升,營養師可以針對性地詢問客戶:「最近外食頻率、飲食鹹度,或睡眠品質有變化嗎?」讓建議從「廣泛提醒」升級為「精準打擊」。

從「靠猜測」到「有依據」,提升專業可信度。


 

二、InBody數據解讀:體脂肪、肌肉量、基礎代謝率與營養狀態的關聯

有了 InBody 報告後,營養師不再僅依靠體重變化或主觀感受,而能透過數據洞察客戶身體的微妙變化。理解這些關鍵指標之間的相互關聯,設計出更精準、更符合個人體質的飲食策略。


 

指標

報告解讀

可採取調整 [1]

體脂肪重 (BFM) & 內臟脂肪等級 (VFL)

VFL 過高,即使 BMI 正常,也代表內臟脂肪積聚過多,健康風險提升

減少糖分和精緻碳水化合物,增加蛋白質和富含纖維的食物,如全穀類、蔬菜和水果,並結合重量訓練提升燃脂效果。

骨骼肌重 (SMM) & 基礎代謝率 (BMR)

SMM 偏低 → BMR 下降,減重容易停滯,甚至「越減越肥」

增加高品質蛋白質攝取,均衡三餐與運動後補給,結合阻力訓練維持或增加肌肉量。

細胞外水份比 (ECW/TBW)

>0.390 可能提示水腫、慢性發炎或營養不良

減少鈉攝取、增加蛋白質、改善睡眠與壓力管理,讓身體更健康。

相位角 (Phase Angle)

<3.5° 代表細胞膜受損、營養吸收不佳

補充 Omega-3 與抗氧化營養素,改善飲食結構,透過運動與生活方式提升細胞活力。



 

三、如何基於InBody報告為體重管理、增肌減脂客戶制定精準食譜

在數據診斷基礎上,營養師更可將策略落實到具體食譜,結合客戶目標與身體狀態,形成科學化、個人化的飲食方案。

目標

蛋白質

碳水化合物

脂肪

增肌

每公斤體重 1.6 g

中高量

適中

減脂

每公斤體重 1.2–1.5 g

中低量

低至適中


 

蛋白質的分配與增肌減脂的關鍵作用

增肌計畫中,蛋白質攝取應均勻分配於三餐及訓練後,使肌肉蛋白質合成 (MPS) 效率最大化。

針對肌肉量偏低的客戶,營養師需嚴格規劃蛋白質攝取時間與劑量,例如早餐 30 g 雞胸肉或蛋,訓練後補給 25 g 乳清蛋白與半根香蕉,促進修復與成長。


 

碳水化合物與脂肪的比例調整

減脂策略中,碳水化合物必須適度調低,避免過多精緻碳水影響胰島素反應。

脂肪攝取可從低到適中,搭配控制整體熱量。

特別注意碳水質量:建議選擇水溶性膳食纖維豐富食物,延緩血糖反應並促進腸道健康。


 

營養處方的三步驟流程:數據診斷、策略擬定、飲食設計

  1. 數據診斷:分析 VFL、ECW/TBW、SMM、Phase Angle 等指標。

  2. 策略擬定:如低升糖飲食、蛋白質均分、抗氧化營養素補充。

  3. 飲食設計:將策略落實到每日餐點,例如替換早餐麵包為無糖希臘優格+奇亞籽,或訓練後補充乳清蛋白+香蕉。


 

透過精細化、數據驅動的食譜設計,營養師能為目標明確的客戶提供科學化且符合個人體質的優質飲食方案,大幅提升服務效果。


 

Inbody Taiwan 日龍總代理

點擊 聯繫表單,由專業顧問提供分析建議

立即電話洽詢:(02)2755-5811

或是FB專人諮詢/Line專人諮詢


 

四、案例分享:當運動也無效?InBody 如何助攻主播實現「精準減脂」

在健康管理服務中,最棘手的客戶類型之一,就是那些「已經非常努力,卻看不到成效」的人。書心健康管理診所分享的知名主播莊雨潔小姐產後的減重歷程,正是此類案例的典型。這個案例完美展示了,當傳統的「努力」碰上瓶頸時,InBody 如何成為突破僵局、建立信任的關鍵。


 

案例背景:努力運動下的「無效減重」

身為公眾人物,莊小姐對自我要求極高。產後,莊小姐積極透過運動恢復體態,每週進行 3-4 天、每次 50 分鐘以上的「重訓+有氧」。然而結果卻令她沮喪:

  • 體重停滯:最後 4-5 公斤和腹部脂肪半年內「就是掉不下來」。

  • 信心動搖:體重數字起伏,讓她一度灰心,甚至想放棄。

  • 核心痛點:她無法忍受「餓肚子」,傳統節食法完全不適用。

這正是許多健身者的共同困境:當身體組成(肌肉 vs. 脂肪)的變化無法被看見時,單純的體重計數字,就成了摧毀信心的殺手。


 

轉捩點:以 InBody 數據,開啟科學化介入

在決定尋求專業協助後,莊小姐走進了書心健康管理診所。整個服務流程的第一步,就是進行 InBody 身體組成分析,並協助養養師:


 

  1. 精準診斷 (Pinpoint Diagnosis): InBody 的報告,讓營養師和醫師團隊看見一般體重計無法呈現的真相。像是長期的重訓,她很可能已經建立了不錯的肌肉量 (SMM),但體脂肪重 (BFM) 依然未有下降。也就是說——她正在對抗的敵人,是「脂肪」,而非「體重」。 數據讓目標從模糊的「減重」,精準聚焦到「減脂、保肌」。


 

  1. 客製化策略的基石 (Foundation for Customization): 掌握了「肌肉量充足」的數據,營養師的策略就不再是傳統的熱量赤字,而是更精準的營養調控:

    • 提高蛋白質攝取: 在減脂過程中,需要留住辛苦練出來的肌肉,維持高基礎代謝率。

    • 無需刻意禁食: 可以在「沒有餓肚子」的情況下達成目標,符合客戶希望的核心需求,提高計畫的可行性與遵從度。

    • 動態調整: 根據運動日、生理期等不同狀況,提供差異化菜單,這也是基於對其身體組成的了解所做出的精細規劃。


 

  1. 成效的可視化證明 (Visible Proof of Success): 兩個月後,莊小姐從 49.5 公斤下降到 45 公斤。且成功的數值也顯現在 InBody 的複測數據上——「過程中沒有瘦到肌肉,消失的都是脂肪」


 

透過客戶親自感受,InBody 將「健康的瘦」這個抽象概念,轉化為客戶看得懂的、不容置疑的客觀證據,讓這次成功的體驗,深刻烙印在客戶心中。


 

(圖片僅作為示意圖,非當事人相關圖片)


 

商業價值與客戶黏著度

莊雨潔主播的案例,詮釋了 InBody 如何創造三贏局面:

  • 對客戶: 獲得夢寐以求的瘦身成效,更重要的是,理解「為何成功」,建立對科學減重的信心,並養成可持續的健康習慣(如多喝水)。

  • 對營養師/診所: 將專業服務的價值「可視化」。成功地解決「高努力、低成效」的棘手案例,不僅贏得客戶的極度信任,更透過客戶的真實分享,創造無價的口碑行銷,吸引更多有同樣困擾的潛在客群。

  • 提升客戶黏著度: InBody 的數據讓每一次營養師提出的調整都有理有據,最終將一次性的減重療程,升華為一次深刻的、值得信賴的健康管理體驗。


 

可見透過 InBody 提供的精準數據,營養師不僅能深化專業診斷,還能把無形的專業轉化為「數值化價值」,提升客戶信任感與長期黏著度。

從首次諮詢建立共識目標,到期中追蹤化解挫折,再到方案結束時描繪長期健康藍圖,InBody 已成為營養師不可或缺的策略利器!

想要看更多應用?參考這支 InBody Reels 案例,或親臨 2025/09/25–27 國際照護展,體驗即測即解讀的InBody身體組成成分分析儀!


 

請諮詢專業人士

我們的文章僅應用於傳遞產品訊息與教育目的,不應被視為醫學建議。 如果您有其他疑慮,請在改變飲食習慣之前諮詢營養師或醫師。



 

 

Inbody Taiwan 日龍總代理

點擊 聯繫表單,由專業顧問提供分析建議

立即電話洽詢:(02)2755-5811

或是FB專人諮詢/Line專人諮詢

 

 

本篇參考資料

內臟脂肪vs體脂肪:內臟脂肪跟體脂肪一樣嗎?了解兩者間的差異 / 文:林黑潮醫師

減肥減過頭?小心肌少症!

水腫怎麼辦?快速消水腫10大招,營養師推薦這樣做準沒錯!

抗老化=抗氧化嗎?8大抗老保健食品成分推薦

蛋白質攝取量解析:一次看懂一天所需蛋白質

【常見減脂迷失】高蛋白飲食能減肥? 潛在風險你不可不知,營養師告訴你怎麼正確吃

InBody身體組成分析怎麼看?InBody測量體脂率準嗎?增肌減脂必懂的InBody圖表分析

讀懂InBody,讀懂你自己!身體組成分析後如何制定改善計劃?